【荣太和】酱香白酒荣太和的故事

发表时间:2019-09-15 18:30

QQ截图20190905162856.jpg


驰名中外的茅台镇,位于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一处低洼地带的马鞍山斜坡上,依山傍水。清澈舒缓的赤水河,自西向东绕镇半圈,在镇头打个转,形成一处宽阔深邃的回水沱,再调头北下,沿铁蛇岭流经习水县、赤水市,然后在四川省合江县汇入了滚滚长江。

一则关于茅台镇美酒的传奇故事,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于是,在戊戌年的隆冬时节,受朋友“孔班长”的邀请,我从北京专程来到满街飘着酒香的茅台镇,采访、收集了许多关于“荣太和(王氏家)”的真实史料和资料。


QQ截图20190905163003.jpg


茅台镇的“古烧坊”

在茅台镇的茅台酒厂内,有一座茅台厂自己建的“中国酒文化城”。该文化城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也是国家4A级风景区。在八个琳琅满目的展区中,“国酒茅台馆”尤其令人瞩目:它是一个四合院结构,采用了清代宫殿式建筑风格,由主馆和两厢侧馆组成。该馆通过影屏播放、实物展陈等形式,展现了茅台酱酒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在主馆展厅里,陈列着出版于民国三十六年贵阳《仁声月刊》杂志的一页,在这一页上,赫然写着“荣和烧坊”(前称“荣太和”,简称“王茅”)的名字,它与“ 成义烧坊”(简称“华茅”)“恒兴烧坊”(简称“赖茅”)的广告都在上面。三家烧坊的厂址都是“茅台村杨柳湾”。这杨柳湾正是现今茅台厂所在的地方,而这三家烧坊,也正是如今茅台厂的前身。

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由于当地人善酿酒,所以,很早就有人把这一带称为“酒乡”。相传在公元前135年左右,杨柳湾一带就生产出令汉武帝称赞为“甘美之”的枸酱酒,这大概就是酱香型白酒茅台酒的源头。

茅台镇在历史上有不同的称谓,到了宋代才叫茅台。缘由是因其后街背后有一个很宽大的土台,这土台是历代濮人祭祀祖先、神灵的圣地,上面长满了茅草,所以,当地的人们称此地为茅草台,简称茅台,元朝以后,就有了茅台村的称谓。

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茅台村被划为川盐入黔的口岸,当时的四川总督张广泗组织人力疏浚赤水河道,这时,舟楫才始通茅台村。随后,盐舟咸集、商旅拥至,茅台村迅速发展,名列川盐入黔的四大通道之首。

最早明确记载茅台酒的是200多年前的《仁怀草志》,其物产篇中说:“城西茅台村制酒,全黔第一。”稍后的《黔语》更进一步说:“茅台村隶仁怀县。滨河之人善酿,名茅台春,极清洌。”这些史料均证明,当时茅台村的酿酒业,已初具了规模与名气。

由于交通不畅,茅台的酒最初只在本地出售,赤水河通航后,才行销外地。盐业与制酒业刺激了工商业的繁荣,有钱人纷纷投资建造酒房。已形成集镇的茅台村盐铺、酒肆满街,商业兴旺,并曾一度拥有多条大街、数千人口,跃居黔北四大名镇之列。

清代诗人陈熙晋在《茅台村》一诗中曾这样描写道:

村舍人声沸,茅台一宿过。

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

矗矗青杠树,潺潺赤水河。

明朝具舟楫,孤梦已烟波。

1862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途经茅台,清军顽抗,纵火焚烧了茅台镇与全部酒房。酒业因之中断,名镇几成废墟。数年后,酒业逐渐恢复,茅台镇才又慢慢兴旺起来。但是,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前夕,由于战乱频发等原因,茅台镇仅存“荣和烧坊”等三家酒坊。

至今,茅台镇上七八十岁的老人们都还记得:“荣和”“成义”与“恒兴”三家烧坊毗邻,占地总共不过四五亩,厂房规模不大,一般的木架瓦房,中间有空隙和人行道,形成一品字形:“荣和”居中,“成义”与“恒兴”在左右两侧。1949年时,三家烧坊共有窖坑41个,年产茅台酱酒60吨左右。

追根溯源,“荣和烧坊”先前也叫“荣太和烧坊”。清光绪5年(公元1879年),习水有个军阀叫孙全太,因购买王氏家的酒后,知其质量好,便以有销售渠道为名,主动提出与王氏家合作,由王氏家出技术做酒,共同销售。由于考虑到习水交通情况不好,而仁怀有口岸,且有外地盐商,王家遂派懂技术并有经济头脑的石荣霄(王家二房次子,过继给仁怀的姑妈,也是大地主石家)与其合作,孙同时找到王立夫,以其“王天和”盐号作为店面,三人共同在茅台杨柳湾(今茅台酒厂一车间)创建了“荣太和”烧坊(取石荣霄、孙全太两人名字及“王天和”店中各一字)。三人的合作实际上是一个政商结合体:石荣霄是当地的大户有钱人家,又有酿酒秘方,主管技术;孙全太有军阀背景,出面当掌柜;王立夫则出店面,负责内勤与杂务。

说到王氏家酒的质量好,这是有历史渊源的。王家祖上世代行医,光绪5年前,自山西迁徙到四川,后又转移至贵州毕节、习水一带。王家在习水东皇自建中医驿站,挂招牌“王氏药堂”,以行医为主,兼做食宿等业务。于是,东皇便因王氏驿站而繁荣,周边人渐渐多了起来,而且多是外地人。“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贵州多雨潮湿,中药存放时间很短,影响到药堂的生意,另外考虑到来往商客除寒祛湿的需求,聪明的王氏家人便自建酒窖,取小龙口井水,把山西汾酒的工艺进行了改良,汲取中医药精髓,在大曲中加入数十味中草药(后期逐渐固定为68味),制成了独特的王氏家曲酱酒。这个“曲”,指的中草药大曲;“酱”则指的是收藏。曲酱酒7次取酒,也是为了使中草药能有效利用,把药劲全部榨取干净的原因。

1915年,仁怀县分为仁怀、习水两县。孙全太为了在习水老家扩充势力,忙不过来,便辞去了掌柜职务,由石荣霄负责“荣太和烧坊”的经营。后来,孙全太为了收回投资,以石荣霄账目不清为由,提出诉讼,最后,仁怀县裁决,由石荣霄以200两银子作股金和股息退给孙全太。于是,“荣太和烧坊”便更名为“荣和烧坊”。

按照三代还祖的习俗,石荣霄的后人归宗王姓。到石荣霄的长孙王少章这一辈时,“荣和烧坊”已基本由王少章一人掌管。1930年前后,王少章病死,他的弟弟王泽生接手管理烧坊。不久,“荣和烧坊”的另一股东王成俊(王立夫的后人)退出股份,至此,“荣和烧坊”就由王泽生完全独家经营了。

不久,王泽生染上了鸦片,根本没有心思打理烧坊。1944年,“荣和烧坊”又遇火灾,厂房及设备毁于一炬。幸而,王泽生的长子王秉乾从贵阳师范学校毕业回家后,逐渐介入了“荣和烧坊”的管理。精明能干的王秉乾尽其所能筹措资金,重建厂房、购置酿酒设备、招收生产工人,很快恢复了生产。1945年,王泽生亡故,王秉乾便全盘掌管了“荣和烧坊”的事务。

在王秉乾的掌管下,“荣和烧坊”扩大生产规模,酿酒窖坑增至六个,年产酒达12吨左右。所产酒主要销售到云贵川等地,极大扩展了“荣和烧坊”乃至茅台镇酱酒的知名度。“荣和烧坊”声名远播,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茅”和“茅台王”,成为茅台镇响当当的酱酒品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政策。1952年,仁怀县财委会将“荣和烧坊”的土地、窖坑、马匹及一切设备进行逐一造册登记后,估价500万(旧币),划归贵州省专卖公司茅台酒厂所有,与另外两家烧坊一起,组成了现在扬名世界的茅台酒厂。因为王秉乾对茅台酱酒的历史贡献大,1997年,茅台酒厂专门为其塑一巨像,立在冬季仍郁郁葱葱的“中国酒文化城”中。


QQ截图20190905163024.jpg


巴拿马金奖之争

上世纪初,美国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拟定于1915年,在美国的西海岸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并通知世界各国送展品。

中国政府于1914年5月作出参展决定,成立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各省也先后相继成立“赴赛出品协会”,负责征集产品。贵州省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推荐了“荣和烧坊”与“成义烧坊”两家的样酒参加了展会。

中国馆正式开幕后,巴拿马博览会逐步进入高潮。当时,以农产品为主的中国展品,一开始并没有多少吸引力,每日参观者不多。“茅台造酒公司”的酒更是装在一种深褐色的陶罐中,不仅包装简陋土气,而且陈列在农业馆,杂列在绵、麻、大豆、食油等农产品中,一点也不显山露水。

于是,有中国代表提出将茅台酒移入食品加工馆陈列,以方便突出其位置。未料搬动时,不慎失手,一瓶茅台酒从展架上掉下来摔碎了,顿时,酒香四溢。中国赴赛监督陈琪不免灵机一动,建议不必换馆,正好利用农展馆展品气味不浓,闲人不多的特点,取一瓶茅台酒,分置于数个空酒瓶中,敞开瓶口,任茅台酒挥洒香气,旁边再放上几只酒杯,让参观人员随意品尝。此举果然非常奏效,参观者们纷纷寻香而来,大家争相品尝,一致交口叫绝。农展馆因此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很快产生了轰动效应。

根据参展产品的实际情况,经与会各国代表充分讨论,高级评审委员会决定,此次博览会展品评比共设立六个奖项,即:大奖章、荣誉勋章、金质奖章三个奖项为一等奖,银质奖章为二等奖,铜质奖章为三等奖,另设鼓励奖。

在博览会所设的所有奖项与等级中,酒类金奖仅为5项。由于“荣和烧坊”与“成义烧坊”送的茅台酱酒在展出过程中“酒香为媒”的轰动效应,已成为博览会上的明星,故直接由高级评委会授予荣誉勋章金奖。也就是说,在所有荣获金奖的中国名酒中,只有茅台酱酒独享了“世界名酒”的美誉。

稍后于1916年,同样是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南加州又在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圣迭戈召开了一次“巴拿马加州万国博览会”。“荣和烧坊”与“成义烧坊”送的茅台酱酒又再次荣获“金奖”,并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当时的民国政府官员郑祝三在《欢迎巴拿马观会诸君》一文中,欣然吟诗曰:

赛会巴拿马,支那实业家。山川兴地宝,云汉绚天葩。

霹雳开河面,平和祝海牙。锦标归夺得,宏我大中华。

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时间里,以“荣和烧坊”与“成义烧坊”为代表的茅台酱酒连续获得两届世界博览会金奖,这在中国历届赴国际博览会的酒类展品中是绝无仅有的。从此,茅台酱酒借“荣和烧坊”与“成义烧坊”名扬天下、具有了国际声誉,坐定了“世界名酒”宝座。

茅台酱酒一时身价百倍。在国内,贵州乃至全国各地商贩争相抢购,资本家和官僚们也竞相投资。茅台镇的“荣和烧坊”与“成义烧坊”也几乎同时亮出了茅台酒的品牌,都将自己的产品冠以“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字样。

然而,金牌究竟应该归谁?两家参展烧坊互不相让。仁怀县商会出面调停,但两家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调停未果,只好到县府打官司。

当时的仁怀县知事覃光銮收到状纸后,感到十分为难。其时,茅台酱酒获奖的消息虽已见诸报端,民间更是传得沸沸扬扬。但是,毕竟奖牌、奖状县里都还没有收到,具体获奖情况无从说起,更不知大奖最终应坐实谁家。两家参展烧坊,因所在地域原因,双方过去都的确一直以茅台为品牌,所酿的酒一律统称茅台酒。不同的是,各家在“茅”字之前冠上了老板的姓来加以区别。过去坊间常以“王茅”“华茅”分别相称,听者自己心里也明白,并不曾弄错或相混淆过,可如今一较真,名称还真成了大问题。而事实上,两家也确实都有样酒送巴拿马博览会参展,似乎都有理由宣称自己获奖。覃光銮私下认为不能轻易得罪双方,便知难而退、不作判断,径直向省署呈文,把矛盾上交了事。

贵州省公署当时的省长刘显世收到呈文后,立即派专人前往南京民国政府查询此事原委,终于弄清了获奖的来龙去脉。

原来,当初为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全国各地征集产品。茅台的“荣和烧坊”与“成义烧坊”酒因曾经有在1905年“南洋劝业会”上获奖的记录,故早已列入农商部征集产品的名录。贵州省自然不敢怠慢,就要求按名录选送。于是,两家烧坊各自送去了自己的酒。农商部官员收到展品后,发现这两种酒均产于一地,而且都使用的黄褐色土陶罐为酒瓶。除标以“王”“华”两字相别外,其它全都一样。由于烧坊不具备参展资格,于是,就将两家的酒作为一个产品,以“茅台造酒公司”为厂家名,用“贵州公署”的名义送去参了展。农商部说明情况后,遂委托使者将茅台酒参加两个国际博览会所获的大奖金牌和证书也顺便带回了贵州。


QQ截图20190905163042.jpg


于是,刘显世便召开表彰大会和盛大宴会以示庆祝。为平息“荣和烧坊”与“成义烧坊”两家的事端,也出于事实公允,刘显世在会上颁布如下裁定:

贵州省长公署指令:呈一件巴拿马赛会茅酒。系荣和、成裕(义)两户选呈,获奖一份,难于分给,请核示由。呈悉。查此案出品,该县当日征送呈署时,原系一造酒公司名义,故奖凭、奖牌只有一份,据呈各节虽属实情,但当日既未分别两户,且此项奖品亦无从再领,应由该县知事发交县商会事务所领收陈列,勿庸发给造酒之户,以免争执,而留纪念。至荣和成裕(义)两户均系曾经得奖之人,嗣后该两户售货仿单、商标均可模印奖品以增荣誉,不必专以收执为贵也。仰即转饬遵照此令。

裁定明文规定:“荣和烧坊”与“成义烧坊”均可继续使用茅台品牌,标明“荣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金奖”字样,而茅台镇其它的造酒烧房都不可擅自使用。于是,两大烧坊听到省长指令后,均表示同意,皆大欢喜,不再争执,从此相安无事。

美酒的基因密码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美酒。

经过几百年的创造和积累,正宗的茅台镇酱酒具有了一套独特的酿造方法,酒味芳香醇和,浓郁回甜,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世界名酒之一。有一位诗人这样形容:“茅台酱酒是酿造者以神奇的智慧,提高粱之精,取小麦之魂,采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捕捉特殊环境里不可替代的微生物发酵、柔和、升华而耸起的一座液体金字塔。”

那么,作为茅台酱酒的传承者之一,荣太和(王氏家)酱酒的基因密码是什么呢?在杨柳湾赤水河畔的会客厅里,王氏家的第五代传人、王秉乾的侄孙女王芳女士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即:逶迤的山峦、潺潺的河水、静谧的河谷、传统的酿造工艺、独特的原料与祖传秘方。

茅台镇的地质地貌结构,主要是紫色砂页岩和砾岩。这些紫色土层酸碱适度,具有良好的渗水性,无论地面水或地下水都通过两岸的红层流入赤水河中,既溶解了红层中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又经过层层过滤,滤出了纯净无毒、酸碱适度、钙镁离子含量、硬度均符合优质饮用水标准的香甜可口的清洌泉水。

除了地貌结构与优质水源外,独特地势形成的小环境对茅台镇酱香酒的生产制作也十分重要。王芳指着窗外山脚下的赤水河与对面的茅台酒厂说:“2001年3月29日,茅台的酱酒成为中国首个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白酒,而茅台镇7.5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即成为了官方首次认定的茅台酒的核心产区。其实,咱们这里还有个更核心的2.5平方公里的说法。而我们的生产基地与茅台厂最古老的车间仅一水之隔,就在这2.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核心产区的地势很特殊:两岸的斜坡高地与狭长谷底,终年不断的赤水河水,形成了高低温差、高低风力、高低植被各不相同的生态环境,使我们这一带上空多种微生物得以合理分布、有效生存与大量繁衍。这些小精灵般的微生物在酱酒的开放式发酵过程中被充分网罗到曲醅里,对茅台镇酱酒神奇品质的孕育功不可没。”

难怪,有不少机构做过实验,茅台镇的酱酒与产地因素确实密不可分,茅台镇的酱酒不可异地克隆。如果把茅台镇的酱酒看作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么,这件艺术品堪称人与自然,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生产制作技术上,茅台镇一带自古流传有这么一首《九酒歌》,它生动描绘与揭示了茅台镇酱酒的生产规律与方式:

一月九,是新春,亲朋好友把酒斟。

二月九,酿酒忙,家家户户酒飘香。

三月九,是清明,杯杯美酒祭先灵。

四月九,种高粱,酿酒要等高粱红。

五月九,是端阳,王氏家酒兑雄黄。

六月九,上山岗,酒师采药制曲忙。

七月九,秋风凉,酒师提铲下烧房。

八月九,桂花香,酒神送来酿酒方。

九月九,是重阳,重阳酿酒香满江。

九月九,好丰收,下河挑水煮新酒。

荣太和(王氏家)酱酒与茅台厂的酱香型白酒都叫“坤沙酒”。“坤沙”是一种酿造方法。“坤”由“捆”字演变而来,代表“完整”的意思;“沙”是指高粱。“坤沙酒”指的是采用完整颗粒的高粱进行发酵酿造的酒。

每年的端午过后,荣太和(王氏家)酱酒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造曲”。在温度高达40度的制曲车间里,酒工们把小麦作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踏。

不久之后,待到时间从盛夏转入中秋重阳节时,“重阳下沙”就进入了酱酒酿造的又一个核心工艺环节。

光这两个环节,就要花去半年左右的时间。事实上,这看似复杂的两个环节,却也只是酱酒一个生产周期中的冰山一角。

荣太和(王氏家)酱酒的生产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个环节。生产工艺按几百年传统的“12987”进行酿制,即:一年周期,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然后分型贮放,勾兑窖藏,5年后才允许包装出厂。

荣太和(王氏家)酱酒完全按照这一季节规律的变化进行酿制,将自然的密码通过节令的遵从传递到每一滴酱酒中,使得他们酱酒的酿造工艺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光泽。谈到自然的馈赠,王芳还着重谈到这方水土孕育的红高粱。

茅台镇及周边地区独有的一种红色糯高粱颇为诡谲,仿佛专为酿造茅台酱酒而生。与外地高粱相比,它颗粒小、皮厚、扁圆、结实、干燥,淀粉和单宁含量合理,尤其是对酿酒有利的支链淀粉含量,比外地高粱高出三分之一左右,特别适合茅台人酿制酱酒多次蒸煮与发酵的生产工艺要求。王芳介绍说:由于天气的因素,红色糯高粱也会遇到减收问题,一些厂家就会用其它高粱替代;有的甚至为了降低成本,采用“碎沙”工艺,用粉碎的高粱酿酒,甚至采用“坤沙”下脚料(即酒糟)做“翻沙酒”或“窜沙酒”。但是,荣太和(王氏家)坚决不用“碎沙”等其它工艺。由于与茅台酒厂的渊源关系,他们每年红高粱的配额,都受当地政府的保护,这就保证了荣太和(王氏家)酱酒在原料质量也不会打折扣。


QQ截图20190905163103.jpg


沿着弯弯曲曲的厂间马路往山坡上走,我们随意走进了一个十分宽敞而又高大的车间。在一排排又深又大的发酵池旁,王芳介绍道:这都是我们的老酒窖池,象这样的窖池,我们有600多个。老酒窖池的多与少,也是酒厂实力的一种体现。因为老酒窖池的微生物菌群落多,对好酒的酿造十分重要。她又说: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茅台酱酒生产的传统工艺。1954年,朱德总司令专门打电话给茅台厂,建议茅台酱酒的生产还是用传统工艺为好。1966年,茅台酱酒试点委员会经过两个生产周期的试验,从根本上肯定了茅台酱酒传统操作规程的科学与合理性。1989年,包括荣太和(王氏家)和茅台酒厂在内,整个茅台酱酒的制作,又全面恢复了人工踩曲的办法。虽然生产成本很高,但为了保证质量,他们始终抓住一个“严”字,从蒸馏、摊晾、下窖、管窖,到上甑、接酒、勾兑,每项工序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容许有半点马虎。她强调说:“该变革的变革,该继承的继承。变革与继承都不能马虎。如果继承方面马虎了,王家的酒就不是这个味道了!”说到这里,王芳强调说:自清同治年间在习水东皇店初建时,王家的酒曲中就有中草药的成分,味道方面也比茅台厂的酱酒更独特、更柔和,这是他们家酱酒独特口味一百多年不变的核心。王家的酱酒之所以独一无二、无法复制,这里面应有“家传秘方”的因素。

在会客厅的原木木雕长案上,依次摆放着七个白色透明大烧瓶,瓶身上分别贴着第一到第七轮次酒的标签。每轮次酒呈现出浓淡不同的颜色。调酒师从第一轮次的烧瓶中倒出一点点酒到烧杯中,让我们品尝。我们感觉略有生粮味,而且微酸、涩苦;接着,我们又尝第三轮次酒,感觉有些醇和了;再尝第七轮次酒,感觉后味长,但有明显的焦香味。各轮次的酒,给我们的感觉都不一样。三个轮次的酒尝完后,调酒师就像变戏法一样,挑出几个轮次的酒相互勾兑,然后摇一摇、晃一晃后再让我们品尝。这下,味道全变了,生粮、微酸、涩苦、焦味等全没有了,只剩下了酱酒的醇和与芳香!我们一致啧啧称奇。王芳笑呵呵地说:“这就是我们王家纯粮酱酒勾兑的魅力。如果再与不同年份的老酒进行勾兑,我们还可以根据祖传的勾兑工艺,变换出更多不同味道、不同品质的酱香美酒来!”

”长期陈酿”与“精心勾兑”,是酱酒酿造工艺中两个关联性很紧密的重要工序,也是酱酒实现品质美与风味美同步升华的重要保障。尤其是“精心勾兑”,真可谓是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

荣太和(王氏家)酱酒新烤出后,酒工们即按照不同轮次、不同酒精浓度、不同典型体、不同生产日期进行分类,一律采用传统的陶瓷坛装酒入库长期贮存。贮存期达到三年后,才可以进行小型盘勾组合与大型盘勾组合。再贮存一至两年后,出厂前,还会使用年限更长的调味老酒进行再次盘勾,整个勾兑过程十分复杂。

荣太和(王氏家)酱酒的香味、香气、风格特征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全凭勾酒师极为敏感的视觉、嗅觉、味觉进行“三维审美”,心领神会地将几十种、甚至几百种不同年份、不同轮次、不同酒精浓度、不同典型体、不同酒龄的酱酒基酒进行精心勾兑,取长补短地勾调成为妙不可言的成品酱酒。在勾兑调酒的时候,调酒师的身体、技术、经验都很重要,但其中绝密配方的使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王芳带领我们登上厂区一栋依山而建楼房的二楼。还在楼梯上,就有一股浓浓的酱酒香扑面而来。二楼是一个敞开的大库房,数百只用红布封口的巨型酒坛整整齐齐排列着,左右望不到头。王芳指着酒坛说:“我们是茅台镇除茅台酒厂之外少有的几家大厂之一。一个酒厂有没有规模、有没有底蕴,除了看有没有老窖池,有多少老窖池外,还要看有没有老酒,有多少老酒?我们的酱酒从新酒装坛入库陈酿到可投入勾兑成品酱酒,五年的自然挥发,累计损失可高达20%左右,这是一般规模的酒厂承受不了的。”

难怪有人说,“荣太和(王氏家)酱酒长期陈酿,流逝的是岁月与时光,沉甸下来的是价值与芳香,是酱香美酒永恒不变的高贵品质。”荣太和(王氏家)酱酒“空杯竟留数日香”,由于入口柔和馥郁,齿舌生香,久存不去,令人心旷神怡,故有“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之说。从王芳的言谈中,我们能充分体会到这个王家酱酒传承人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神水”的健康之谜

在与王芳交谈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她居然很自信地说,他们的酱酒如果适量饮用,具有保健疗效!

她身边坐着一个叫严细美的女子,福建人,是王芳的朋友,瘦削但很精神,典型的南方人长相。在没有认识王芳之前,她很普通,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自从做起荣太和(王氏家)酱酒的经销之后,该酒品质尤其是在健康保健方面的明显优势,让她的经销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从此,她与她的家庭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丈夫也把自家的搅拌站转让了出去,全家一起做该酒的营销,成了十分忠诚的“荣粉”。

她介绍说:有一位福建老乡,姓庄,42岁,在贵州纳雍县办砖厂,是个胃病患者。老乡们在一起吃饭,经常听他说胃病的事,十几年了不敢喝白酒。于是,严细美就给他介绍了荣太和(王氏家)酱酒,说这款酒有暖胃的功能。他开始不相信,后来,经几次应酬和反复品尝,感觉真的不伤胃,便开始少量饮用。他说:“平时应酬喝别的酒,人很难受,几天没胃口;但喝荣太和(王氏家)酱酒,早上很早就“自然醒”了,不耽误事。慢慢,老乡群里都开玩笑,把该酒称为“荣太和自然醒”。严细美的丈夫从此也把这款酒作为自己的养身酒,每天都喝上一小杯,其它的酒一律不喝,并且一有空就对身边的朋友讲讲王氏家酱酒的故事。

有位朋友,大家都叫他"太子",是潮汕人,患有严重鼻炎,定居香港,喝了荣太和(王氏家)酱酒没多久后,鼻子居然就通了。于是,他把这款酒分享给了更多的人,与此同时,还把香港一个车行的门面,转成了一个专门品鉴荣太和(王氏家)酱酒的店面。

还有一位徐先生,也是福建人,因为对酒质的认可,就主动做起了荣太和(王氏家)酱酒的销售工作。他经常带国外朋友来参观酒厂,这些朋友实地考察后,都对荣太和(王氏家)大加赞美、情有独钟。其中,有个马来西亚的朋友叫阿祖,喝了几次荣太和(王氏家)的酱酒后,治愈了自己的一些常见病,非常兴奋,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表达,便称该酒是“神水”。渐渐地,这“神水”的说法,便在东南亚以及其它国家流传开来。

为什么荣太和(王氏家)酱酒会有这种神奇的效果呢?王芳这样解释道:王氏家族祖上多代一直行医,有据可查的朝廷御医就有两位。在制曲与酿酒的过程中,王家一直科学地使用中草药,秉承老秘方生产,没有改变过。

听了这些似乎“违背常理”的介绍,我十分好奇,就在茅台档案馆、中国酒文化城、茅台官网等中,又查找了不少关于荣太和(荣和)王家酱酒在医疗健康方面的佳话:

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六日,中国工农红军攻占贵州仁怀县的茅台镇。在这里,红军要进行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四渡赤水”中的第三渡。茅台镇上酒香扑鼻,熏人欲醉。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立即给部队下达指示,要保护茅台的酒厂不得受到损失,责令政治部分别在茅台镇酿造量最大的“荣和烧坊”等三家酒厂门口张贴告示,明令保护茅台酱酒。自“遵义会议”后,近两个月来,红军将士马不停蹄,脚不停步,两渡赤水,连续作战,极端疲惫。“荣和烧坊”感动于红军的纪律严明,主动送来陈酿多年的王家酱酒。红军将士先用来搓脸揉脚,舒筋活血,没想到竟有奇效,疲劳顿消;又用来洗伤消炎,消毒镇痛,效果也非常好。喝上几口,还能治疗腹泻,全身轻松。“荣和烧坊”酱酒的神奇功效,给周恩来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于是,周恩来在后来的许多场合,经常提及以“荣和”为代表的茅台酱酒。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周恩来用茅台的酱酒招待尼克松。席间,大力赞扬茅台酱酒的种种神奇保健功效。以至于尼克松在后来的回忆中,幽默地说,周总理是茅台酱酒的推销员。

为了科学验证以荣太和(王氏家)为代表之一的茅台酱酒的医疗保健作用,贵阳医学院教授程明亮组建团队,专门对茅台酱香酒有益健康的课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他们所做的关于《贵州茅台酒对肝脏的作用及其影响的研究》等科研成果,从现代医学科学的探索与求证角度,提出了包括荣太和(王氏家)在内的茅台酱酒有益健康的依据。

荣太和(王氏家)酱酒与当今驰名中外的茅台厂酱酒一脉相承。因为该酒坚持传统,不拒创新,始终使自己的酱酒具有酚类化合物多、易挥发物质少、酸度高、酒精浓度合理、天然发酵、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优点,加上王氏家的祖传秘方与独特工艺,所以,医疗保健功能更胜出一筹。

王芳说:“咱王氏家制调出来的酒,层次感很强,滋润、回甘、不上头、不刺喉、醒酒快。凡有机会结缘它的朋友,适量饮用,一定能喝出健康来!”


QQ截图20190905163131.jpg


朱洪,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院客座研究员、《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特约作家,出版有纪实文学专著《喜剧美学家和他的名人朋友》等,另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10多万字纪实或报告文学作品。


QQ截图20190905163148.jpg


分享到:
酒曲监制:贵州 . 东皇荣太和酒业有限公司
————————————————
销售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1栋705单元
招商加盟电话:1390 122 3073
荣茅拾载总经销电话:010-65244906
企业订阅号
企业服务号
生产企业:贵州仁怀市富城酒业有限公司
总经销商:贵州 . 东皇荣太和酒业有限公司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