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酱香酒,为何价格差别上千块?发表时间:2019-09-12 11:55 众所周知,自2012年底党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之后的几年里,中国的白酒市场由过去的畸形消费逐渐转向市场化和理性化,从近几年的市场表现来看,酱香酒的占比在逐年提升,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以茅台镇为主要产区所生产的酱酒,其质量是其他白酒产区无法达到的,因而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和信赖。与此同时,酒桌上伪酱酒专家的人数也在增多,因而造成了酱酒市场的很多错误传说。 同为酱酒,为什么市场上千元的正品茅台一瓶难求,但也有几十元的酱酒满天飞?答案很简单,主要就是工艺不同。 很多消费者对于酱酒的工艺不了解,不具有分辨真假好坏的能力,最基本的鉴别标准仅三点:酱香味、酒后不头疼、不口干。有需求,自然有市场,因为这三个标准很容易做到,所以导致在酿酒过程中有不同的工艺,售价自然相差甚远。 坤沙酒,其“坤”字发音由“捆”字演变而来,代表完整,“沙”指料,字面理解为完整高粱颗粒酿的酒,因此也称捆籽酒。唯有坤沙工艺才是传统的酱酒工艺,即“12987”:生产周期长达1年、2次下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最后还需经过窖藏、勾调等程序,满5年方可出厂。 碎沙酒,其酿造工艺可以理解为简化版的坤沙工艺,目的是为快速取酒。与坤沙最大的不同是将高粱全部粉碎,一般蒸煮2到3次就会把酒取完。相较于坤沙,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品质没那么好。 翻沙酒是用坤沙酒9次蒸煮后弃用的酒糟(俗称下脚料),加入新的高粱和曲,再度酿酒。翻沙酒生产周期非常短,出酒率很高,但是酒质一般。 串沙洒,其“串”字有时写为“窜”,也称为窜香酒,是用坤沙酒9次蒸煮后弃用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进行蒸馏而出。严格地讲,串沙酒不算酱香工艺,谈不上生产周期,只要有酒糟,就能够制酒。 上述四种工艺,均是蒸馏取酒,质量自上至下依次由好到差,当然还有更差的,那就是非蒸馏而得的酒精酒,是直接使用食用酒精及各种化学原料等物质勾兑而成,这是目前所有制酒工艺中,成本最低的产品。 网络上一搜即得的酱香配方(酒精酒)不在少数,真伪不知,基本大同小异,如果属实,则细思极恐,因为消费者除了喝“处理好的酒基”或“普通粮白酒”外(虽然对比酒精直接勾兑,这还算“良心”配方),同时还喝了很多化学原料。 综上,在酱香的五种“工艺”中,坤沙酒是最好的。茅台的三大前身之一,史称王茅的荣太和,作为1915年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荣誉金奖的两家烧房代表之一,全系列产品都是坤沙工艺酿造而成,而市场上还有很多厂家宣称自己的酒是坤沙工艺,甚至在电视购物和各类新闻资讯类APP上推荐的百十元一箱的酒也讲是如假包换的坤沙酒,事实果真如此吗? 茅台镇有酒厂1300多家,但有些酒厂常年不冒烟(当地话,指不生产),这并不是秘密,而恰恰在这部分酒厂当中,市场销售中却异常活跃,甚至赌咒发誓说自己亲酿坤沙酒,价格便宜到百十块钱一箱,吹嘘其质量直追上千元的某台酒。明眼人一看不可能的事情,购买者反而不在少数,是盲目跟风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得而知。 当然,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只要宣传好,假冒伪劣被当成正品追捧属正常。那普通消费者如何擦亮眼睛,不再盲目?建议大家持续关注我们荣太和·荣茅拾载,不仅能学到正确鉴别酒的方法,还可以喝到正宗好酱酒。最后,友情提示:宁喝好酒三杯,不喝假酒一滴。 酒场有风险,喝酒须谨慎! |